在昨天的文章里提到,1958年毛主席的一次视察经历。那年4月12日,毛主席从武汉乘专机出发,原本计划去广州,参加刘少奇主持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报告稿的讨论。由于时间比较宽裕,他先飞到了长沙,顺便去看了驻湖南的解放军某部独立营1连。这事儿挺有意思,主席还悄悄问了战士们一些生活细节,比如连长有没有帮忙盖被子之类的。
但在1938年,也就是民国二十七年,一场被称为"文夕大火"的灾难把整个殿宇都烧毁了。
在1941年,地方政府对火神庙进行了翻新,但由于资金不足,只能重新修整了主殿部分。这次修缮虽然尽力了,但受限于经济条件,其他建筑还是没能得到修复。
火宫殿那片荒废的空地引起了小商贩们的注意,他们觉得这么大块地方闲着太浪费了,于是就在那儿搭起了临时摊位,开始卖各种小吃。这一下子就让那块地方变得热闹非凡。
来这吃饭的,基本都是普通老百姓。那些有钱有势的,根本看不上这种地方。
1949年8月,湖南迎来和平解放后,当地政府决定出资整修火宫殿的木制棚屋。这一举措为众多失业的饮食摊贩提供了就业机会,他们纷纷在此安顿下来。随着这些商贩的加入,火宫殿的小吃种类变得更加多样化,口味也独具特色。这一变化不仅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,还推动了饮食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1956年,火宫殿经历了所有制改革,从私营企业转变为国营餐饮机构。这家老字号被纳入国家统一管理,成为国营饮食体系中的一员。这一变革标志着火宫殿正式进入计划经济时代,其经营模式和服务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。作为当时公私合营政策的典型案例,火宫殿的转型反映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。这次改制不仅改变了火宫殿的所有制性质,也为其后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。
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,毛主席经常去火宫殿溜达。那时候他手头不宽裕,时不时会买些便宜的小吃垫肚子,像臭豆腐这种当地特色就是他常吃的。火宫殿对他来说,不仅是个解馋的地方,更是了解市井生活的一个窗口。
再次来到长沙,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公私合营后的火宫殿,很想知道它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了,所以才特意打听一下。
周小舟一听就明白了,马上热情地招呼毛主席去火宫殿吃饭,还顺便请他看看火宫殿的情况。
2008年,长沙晚报为了纪念毛主席到访火宫殿50周年,特意找来了几位当年亲眼见证的当事人,一起回忆那段历史。大家聚在一块儿,聊起毛主席当年视察火宫殿的情景,往事历历在目。这次活动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,也让更多人了解当时的故事。通过他们的讲述,毛主席与火宫殿的那段渊源被重新呈现,成为一段珍贵的记忆。
年近九旬的何炳炎,当年在火宫殿担任公方经理,主要负责接待毛主席用餐。如今,他回想起五十年前的那段经历,依然记忆犹新,仿佛就在昨天。那些细节在他脑海中清晰可见,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模糊。
据他回忆,毛主席在周小舟、黄克诚等人的陪同下,顺着木梯登上了火宫殿二楼。上楼时,毛主席特意用力踩了踩楼梯,确认其稳固性。
他一进包厢就脱掉外套,随口问道:"长沙那边大米啥价?"得知当地米价是每斤9分8,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接着,他打听了一下长沙的猪肉价格,还关心地询问火宫殿的老员工是否还在职,以及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如何。他特别想知道这些老工人的日子过得怎么样,有没有什么困难。
那天负责给毛主席做饭的是鲁福生师傅。他本来没料到毛主席会来,所以当何炳炎让他拿出看家本领给主席做菜时,他兴奋得不得了。
他在厨房里站了半天,心里琢磨着该做点啥菜,可就是拿不定主意。
当何炳炎请毛主席点菜时,主席并没有特别要求,只是轻轻抬了抬眉毛,淡淡地说:“随便弄几个菜,能填饱肚子就行。”
鲁福生这下可犯难了。
鲁福生琢磨了一会儿,想到毛主席是地道的湖南人,肯定对重口味的菜情有独钟。于是,他灵机一动,随手准备了几道菜:红烧肉、东安子鸡、香辣百叶、炖牛蹄筋、水鱼裙爪、香菇菜心、菠菜三鲜汤,还额外加了两样小吃——臭豆腐和鸡丝辣米粉。
主席这顿饭吃得特别舒坦,胃口大开。饭菜很对他的口味,整个过程他都心情愉悦,吃得津津有味。看得出来,这一餐让他感到非常满足,吃得很尽兴。
在吃臭豆腐的时候,他连连称赞:“这玩意儿别看气味冲,可吃起来香得很,简直是美味中的极品。这可是老百姓靠聪明才智发明出来的小吃。”
他拿起辣酱,往食物上猛倒,然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那叫一个过瘾!
周小舟他们几个看到毛主席吃得津津有味,也跟着学起来,往臭豆腐上抹辣酱。
那碗菠菜三鲜汤,因为够辣,一上桌就被大家抢光了。
何炳炎向毛主席提议:“要不要再添几道菜?”
毛泽东停下手中的碗筷,环视了一下周小舟和其他在场的人,随口问道:“我已经吃好了,你们吃完了吗?”
周小舟他们纷纷表示已经吃得差不多了。
毛主席随即向何炳炎示意,道:“不用再点了。咱们吃饭要讲究节约,点多少就得吃多少,不能糟蹋粮食。”
听说毛主席在火宫殿用餐,长沙的老百姓都坐不住了,一窝蜂地往那边赶。这消息传得飞快,街头巷尾的人放下手头的活计,都想着去亲眼看看。火宫殿门口很快就挤满了人,大伙儿都想一睹领袖的风采。这种场面,搁在平时可不多见,可见大家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有多深。
当时在圣宫小学上学的柳筑宁,那年刚满11岁。有一天放学后,他在火神庙附近玩耍,突然听到大家都在议论毛主席来了。柳筑宁特别想亲眼看看毛主席,就兴冲冲地跑到了饭店门口。不过,门口站着警卫,他根本进不去,只能在远处张望。
他灵机一动,决定去大门口停车的地方等着。他觉得毛主席吃完饭肯定会坐车离开,到时候就能远远地看一眼了。
那天,除了柳筑宁,还有不少人也实现了心愿。江西小学的陈雪辉、文庙坪小学的方永健,还有圣宫小学的黄厚德和杨克起,他们都亲眼见到了毛主席。大家的心情别提多激动了,这一天对他们来说,绝对是终生难忘。
杨克起如今是咱们国家很有名气的油画家。他最出名的那幅画《毛主席在火宫殿吃臭豆腐》,画的就是1958年毛主席去火宫殿吃饭的场景。这幅画把当时的情形画得活灵活现,让咱们能清楚地看到毛主席那会儿在火宫殿吃臭豆腐的样子。杨克起用他的画笔,把这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了下来,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个有趣的故事。
每次聊到毛主席,杨克起总是感慨万千。他提到,解放前他父亲只是个穷苦的长工,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要不是毛主席带着大伙儿闹革命,让老百姓翻身做主,他哪能有今天的成就?所以,在他心里,毛主席是唯一值得他一生敬仰的人。
目前,他创作的油画作品中,绝大多数都是以毛泽东主席为主题。
毛主席去火宫殿考察这件事,已经深深印在了长沙老百姓的心里。大家伙儿一提到这事儿,都能说上几句。这种集体回忆,已经成了长沙人的一个特殊情结。无论过去多少年,只要说起这个,长沙人都会特别自豪。这件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视察,更成为了这座城市历史的一部分,让长沙人民倍感亲切。每次聊起来,大家都能感受到那份特殊的荣耀感。
鲁福生当年随手为毛主席准备的几道菜,如今成了火宫殿的招牌宴席,大家管这叫"主席宴"。这几道菜原本是临时凑的,没想到后来这么受欢迎,成了店里的保留节目。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就是那会儿给主席做的一顿便饭,现在倒成了大家争相品尝的特色美食。这"主席宴"的名字,也是因为当年这顿饭的特殊意义才传开的。如今你去火宫殿,这道宴席可是必点的经典菜式,几十年过去了,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味道。
升富配资-东莞股票配资-配资官网平台-正规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